文旅行业:从开发时代走向运营时代!
当前文旅产业正经历深刻变革。
9月初,国资委旗下文旅龙头企业华侨城集团迎来重大人事调整,原华润置地总裁吴秉琪出任总经理。执掌下一个时代的华侨城。
近几年,华侨城累计亏损超260亿,这次新的班子,是否能够驱动华侨城“文旅+地产”的重回发展轨道。
过去二十年,文旅产业乘着城镇化的东风,在土地开发的浪潮中高歌猛进。央企与民企不约而同地追逐着同一个梦想:通过资产增值获取超额收益。
国企依托资源优势完善服务体系,民企则从服务切入向资产端延伸,这种"殊途同归"的发展路径造就了行业的黄金时代。
展开剩余63%但今天,游戏规则已经改变。资产升值的魔法正在失效,取而代之的是"运营为王"的新逻辑。这并非行业的衰落,而是转型的阵痛——文旅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引擎,其价值正在被重新定义。但它不代表没有文旅行业的存在。
甚至我们说推动国内的大消费,推动内循环。他会继续的高歌猛进,往前走。只是他的发展方式变了。
下一个新时代,新的一种合作局势,或将成为推动文旅进步的新探索。
我们知道,无论是央企国企还是民营企业,都在做的一件事情,那就是资产的保值增值。
许多央国企在规则设定、融资渠道、风险防范领域有足够的优势,因为他们体量比较大。
而一些民营企业规模灵活、线上线下融合、产品创新能力强。
在此背景下,两类企业需重新定位:
国有企业凭借制度优势、融资渠道和区域资源,更适合主导重资产投资与风险管控;民营企业则以灵活机制和创新活力见长,在轻资产运营、产品迭代和线上线下融合方面更具竞争力。
未来理想的发展模式应是:国企把控资产端,民企专注服务端,通过优势互补构建新型产业生态。
这种分工协作既能规避同质化竞争,又能最大化释放市场活力,共同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。
同时,也迎来了两类企业转型的必然性。
资产升值逻辑终结倒逼行业重构,运营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。
央国企与民企需明确各自边界,避免同质化内卷,通过协同实现资源最优配置。
发布于:北京市